前級 :
在 cd 問世以前 , 不管是LP還是卡帶收音機 , 這些訊源的輸出訊號都很小 ,
小到連後級功率擴大機都不足以驅動的很順利 , (尤其是LP , 還需要俗稱前前級的RIAA線路) ,
所以就有前級的誕生 , 目的就是為了將訊源端的電壓放大到足夠順利驅動後級 ,
前面有人提到OP 一看就知道是年輕的同好 ,
因為在 MBL 6010 問世前 , 沒幾個人認為 OP 會有好聲 ,
前級的演進是從真空管 -> 電晶體 -> 到現在電晶體與OP並存 , 老玩家還是喜歡小黑豆疊砌起來的聲音 ,
現在一堆OP前級說難聽一點是因為線路簡單 , 再加上OP品質越來越好 , 所以越來越普及 .......
CD時代 , 訊源本身輸出電壓夠大 , 可以讓後級發揮 , 所以開始有人討論前級的存廢問題 ,
但是為何前級還是無法消失 , 除了訊源選擇 , 音量控制的功能加持外 ,
最重要的是前級對聲音的潤飾有它不可抹滅的效用 ,
而且個人經驗是加了前級聲音更威猛有力 , 聲音更活潑 ,
我有用 只裝音控VR的被動前級 跟 DZ套件的HDAM緩衝+VR當前級 來比過 ,
雖然CD 的輸出夠大 , 但是少了前級聲音就是變呆板 , 平面 , 不活潑了 ,
當然被動緩衝前級的音染較小 , 而被動前級還有阻抗匹配的問題 ,
最好玩的是我用了真空管前級之後 , 就再也不想用其他OP或晶體機了..........
後級 :
要順利驅動喇叭 , 足夠的電流才是關鍵 ,
前級把訊源的電壓放大到一定程度 , 這時後級就要負擔起電流放大的主要任務 ,
當然依設計不同 , 電壓也會有放大 , 但主要還是電流放大 , 以驅動喇叭 ,
所以很多後級喜歡強調是大電流的設計就是這個原因 ,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代名機20瓦的 NAD 3020i ,
其實前後級的誕生主要是電路上的問題 , 而非只是為了要控制音量或訊號選擇 (當然這是前級的功能)
要把微弱的音樂訊號放大到能夠把喇叭聲音大到掀屋頂 ,
要靠電子零件的搭配與特性互補 , 一級一級的把訊號放大到足以推動喇叭 ,
所以一般人搞不清楚也是正常的 .......
基本上是這樣 ...............
前級 就係 前置放大器 (pre amplifiers) 咩, 用來給你插一些輸入訊號用的, 讓你可以切換 或 調整一些 543、龜羅鱉羅 耶皿件.
後級 就係 功率放大器 (power amplifiers) 咩, 什麼事都不幹, 就係推揚聲器而已.. 所以沒什麼鈕 可以按, 可以轉...
後級主要是電流放大,因為要承接前級來的小訊號(對低阻的喇叭而言),將這個小訊號電壓補足電流去推動喇叭.
以整個系統而言,
用信號觀點,是一級級的放大(從小電壓到大電壓加電流),
以阻抗觀點,是一級級匹配(從高阻匹配低阻).
至於潤飾...那是因為各個不同的電路結構和種類都不同,在音色表現上也會不同,這是後話.
[ref]
cited by : CROCKETT & 宅男乙& rexmob mobile01 users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348&t=2007852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348&t=2007852&p=2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348&t=2007852&p=2
留言列表